顺配宝
5月22日,外籍参会代表在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数智中东欧”展区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
近日,首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发布会是对中国过去几年发展“成绩单”的全面展示,也是全球观察者研判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从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到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再到中国经济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充满活力和潜力的中国发展图景为世界带来正能量与未来希望。
持续增长的总量带来正能量
发布会上介绍的中国经济总量、增量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数据,引发热议。
今年我国经济总量预计达140万亿元顺配宝,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卡塔尔论坛报》以《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将突破140万亿元》为题对发布会进行了报道。马来西亚《星报》认为,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贡献者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人士还据此推荐投资者关注中国投资机遇。比如,金融科技平台AInvest发布了以《中国19.5万亿美元GDP目标》为题的文章,认为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是一个里程碑,并且建议投资者通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将全球投资组合的10%~15%分配给中国的科技、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
在关注中国经济总量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增量。《今日巴基斯坦报》以《中国2021—202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为题进行报道,介绍中国在过去四年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长速度。尼日利亚《新电讯报》发表的《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达4.89万亿美元》中,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跃升,并将中国5.5%的年均增速与美国2025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环比萎缩的形势进行了对比。马来西亚《星报》也援引发布会披露的数据指出,“中国仍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
中国经济在达到如此巨大的体量后仍能保持可观的增长,令国际媒体和分析家们印象深刻。中国用持续增长的经济总量为自身和世界的发展带来了正能量。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所说:“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仅激发了自身的发展动力,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
发布会上介绍的中国创新发展主要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浓厚的兴趣。多家媒体高度关注中国自力更生的技术创新,指出尽管遭到美国实施的出口管制顺配宝,中国仍然在加速半导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生产。他们十分看好华为、中芯国际、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型企业。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国的绿色转型取得了瞩目成就,此次发布会上介绍的新能源发展在国际舆论场上保持了很高的热度。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金融科技平台AInvest分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看好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方面的投资前景,十分推崇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企。该平台的分析认为,中国对绿色转型的关注为投资者提供了路线图,投资者可以直接从中获益。
随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不断催生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持续形成新的发展动能。通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新动力。加速增长的研发投入、加速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壮大的新兴产业、加速迸发的人才创新活力、加速形成的中国式创新生态,正在改变未来、造福世界。
从中国发展的前景看世界经济的前途
中国经济显示出持续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在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安全保障、大国担当等方面,也不断涌现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更在于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一直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歇,持续为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极具增长潜力,这一点不仅中国人认同,国际社会也赞同。在《今日巴基斯坦报》的报道中,特别关注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达到86.4%这一情况,认为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马来西亚《星报》援引经济学家们的观点,认为中国将更加重视释放其庞大而有韧性的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发布会上提出的“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没有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这一观点也得到高度认同。香港《南华早报》注意到,近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来之不易的显著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奥纬咨询合伙人本·辛普芬多弗认为,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财政投入,建立更强大的社会保障网,有利于消费者信心恢复,进而促进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
中国在政府投资方面的成效和前景也引起了普遍关注。香港《南华早报》特别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制定中国五年规划和批准重大投资项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报道中,该报对“十四五”规划的102个重大项目以及今年新批准的投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尼日利亚《新电讯报》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规模的资本投资。金融科技平台AInvest对中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兴趣浓厚,认为综合集成了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5G)和数据中心的智慧城市投资,能够有力促进经济增长。
展望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进一步释放中国发展的潜能,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香港《巴士底报》对发布会上关于改善营商环境、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取消制造业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等情况进行了报道,并给予积极评价。《日本时报》分析认为,中国近期的数据显示出复苏迹象,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中国能否持续增长。瑞士智库《地理信息系统在线报告》分析指出,中国在新冠疫情后通过出口增长与政策调控实现复苏,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巩固了其全球地位,未来将持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影响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十四五”的成绩单充分说明,发展理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关注发展、推动发展、携手发展,才是世界经济的前途所系、希望所在。
(作者:姜辛 顾严顺配宝,分别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