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游览的经典路线是从阿斯旺乘船出发,最终在卢克索下船。卢克索,作为古埃及古都底比斯的遗址,是埃及人心中的骄傲。埃及人常说:“如果没有去过卢克索,就等于没真正到过埃及。”这座古城的布局深刻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灵魂和生命轮回的独特信仰。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如同太阳,东升西落。尼罗河西岸的古城象征着太阳的落山之地,代表生命的终结和归宿,因此称为“死者之城”;而河东岸则是太阳升起、生命诞生的象征金赢中心,被誉为“生者之城”。因其丰富的古代遗迹,卢克索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位于尼罗河西岸的“死者之城”,是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法老及其王室成员安息的地方,包括著名的帝王谷、皇后谷以及巍峨的孟农巨像。关于帝王谷的介绍前面已详述,这里主要讲述皇后谷。皇后谷距离帝王谷不远,坐落于岩石山南侧,内有七十多座陵墓,安葬着从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的王后、王妃、王子、公主及部分贵族。与帝王谷相比,皇后谷的陵墓规模较小,每座陵寝约20平方米,但其壁画同样精美绝伦。壁画内容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与风俗,少了歌颂法老功绩的主题,增添了不少生动的民俗画面。
皇后谷中最具代表性的陵墓之一是哈采谢普苏特女法老的陵庙。哈采谢普苏特是古埃及首位女法老,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颇有些类似中国唐朝的武则天。她原是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二世的皇后,丈夫去世后,其养子图特摩斯三世继位,但实际政权由她掌控。图特摩斯三世不甘沦为傀儡,曾与母后展开明争暗斗,最终被废黜,流放至卡纳克神庙成为普通祭司。哈采谢普苏特则为自己加冕,正式登上王位。
展开剩余84%图特摩斯三世复位后,对养母及其支持者进行了严厉的清洗,抹去了与她相关的许多痕迹,仅卡纳克神庙的建筑得以保留。哈采谢普苏特在皇后谷的陵墓同样未能幸免,所有赞颂她政绩的壁画和文饰被大规模消除。她的遭遇生动证明了“人事如流水,山川才永恒”的道理。看到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女法老,如今只剩下一座荒凉洞穴中的遗骸,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尼罗河水东流,淘尽了千古英雄,是非成败终成空,后人不过闲聊古今风云罢了。
皇后谷中最为精美的一座陵墓是奈菲尔塔利的墓穴。奈菲尔塔利皇后是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妻子,拉美西斯二世甚至在阿布辛贝为她专门修建了一座神庙。她的形象与法老并列出现在多个神庙之中。死后,拉美西斯二世为她建造了超过其他所有皇后的豪华陵寝,显示出她生前的尊崇与身后的荣耀。如果评选最受宠爱的皇后,奈菲尔塔利当属首位。进入普通陵墓的门票仅需12至20埃磅,但她的陵墓门票高达100埃磅,虽然价格昂贵,但绝对物有所值。其陵墓保存完整,壁画色彩艳丽,奈菲尔塔利身着轻盈的白袍,头戴闪耀的金冠,仿佛女神降临一般,参观这座陵墓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每日仅允许200名游客入内。
在所有埃及皇后中金赢中心,最著名的当属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然而,她的陵墓至今仍是谜团,没有人在皇后谷找到她的安息之地。她是古埃及末期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虽然这次埃及之行未能探寻她的墓地,但她的传奇故事令人着迷。她的一生被无数作家和影视作品反复演绎。有人称她为“尼罗河的毒蛇”,有人说她是“所有诗人的情妇”,莎士比亚形容她为“旷世的性感妖妇”,而大文豪萧伯纳则认为她是“任性且不专情的女性”。
她是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法老,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终章。她死后,古埃及文明终止,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尽管托勒密王朝被历史学家归入古埃及法老时代,但其实其统治者是希腊裔,不是纯正的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由希腊将军托勒密在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建立,虽然政治形式和宗教信仰沿袭埃及传统,但本质上是希腊人统治的王朝。
克里奥帕特拉本人出生于公元前69年的亚历山大港,才貌双全,机智过人,却野心勃勃。为维持王室纯正血统,她与哥哥托勒密十三世联姻,共治王权,但夫妻关系紧张,暗中争斗。在罗马征服埃及的过程中,她凭借美貌和智慧俘获了恺撒大帝的心,借助他铲除了政敌,生下了儿子。恺撒被暗杀后,她又与罗马将军安东尼结盟,度过了12年恩爱时光,并为他生育了三个孩子。安东尼败于屋大维后,克里奥帕特拉选择了自尽。据传她在闺房内放入一条毒蛇,让毒蛇咬死自己,这一说法与她的神秘魅力相符。
她的一生充满了权谋与风情,短暂却辉煌。她用智慧和美貌延续了托勒密王朝的生命22年,终究未能逃脱“红颜薄命”的宿命,四十岁便英年早逝。
从帝王谷通往卢克索码头的路旁,矗立着两座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的巨型石坐像。它们高达20米金赢中心,脚掌宽厚,重约700吨,旁边各有一位女童雕像。两尊巨像面朝尼罗河东岸的“生者之城”,神情庄严。它们是第十八王朝第九位法老阿蒙霍太普三世的雕像,背后曾有他的神庙,但如今只剩废墟。阿蒙霍太普三世15岁登基,热衷骑射和远征,后来致力于和平外交,营造了繁荣稳定的局面,十八王朝达到鼎盛。他热爱艺术和建筑,主导完成了卢克索神庙的主体及卡纳克神庙的重要部分。他与妻子泰伊王后的合影雕像现陈列于开罗国家博物馆。
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时,希腊人误以为这两座巨像是特洛伊战争中守护古城的孟农,因此称其为“孟农巨像”。公元前27年的一次地震使巨像出现裂痕,日出前石缝中会传出如歌声般的奇异声音,人们称其为“会唱歌的石雕”。后来加固修缮,声音消失了。
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生者之城”坐落着全球最大规模的柱廊建筑群——卡纳克神庙。该庙距市区北部5公里,始建于中王国十七王朝,历时1300余年不断扩建,至新王国二十王朝完成,实为多朝代法老共同打造的神庙群。现存遗迹面积达30公顷,包含20余座大小神庙、10个门楼,每个门楼后有相应的庙堂和庭院,庙内柱林密布。
卡纳克神庙群中最著名的是阿蒙神庙,阿蒙神是古埃及法老的守护神,位列诸神之首。该庙历经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鼎力建设,占地约5000平方米,设有六个大厅,共有134根巨柱。最壮观的是中间两排柱,高21米,直径3.57米,柱头雕刻莎草花纹,承载着9.12米长、重65吨的横梁,其余柱子高12.8米,直径2.74米。
漫步大殿,如临人造石林,阳光穿透柱间缝隙,光影斑驳,增添神秘氛围。数千年屹立不倒的石柱,彰显古埃及工匠的卓越技艺。柱身雕刻丰富浮雕和铭文,记载法老功绩、战争胜利、日常生活及神灵形象,其中尤以图特摩斯三世的年代记和拉美西斯二世指挥的卡迭什战役铭文著称。参观卡纳克神庙,能真切感受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法老的权力象征。
距离卡纳克神庙一公里处是卢克索神庙,始建于第十二王朝,历代法老均有修建。现存遗迹以十八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在位时间最长的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为主。卢克索神庙主要供奉阿蒙神的妻子自然女神姆特,同时也有她们的儿子月亮神孔斯的神像,因此被称为“阿蒙南方的闺房”。
两座神庙由一条神道相连,道路两侧排列着狮身羊面兽的石像,每尊卧像前还立有小型人像。狮身象征力量,羊面象征繁荣,合成阿蒙神的形象;小人像代表拉美西斯二世。神道上的雕像宣示拉美西斯二世是阿蒙神之子,彰显其君权合法性,这与中国历代帝王自称“真龙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卢克索神庙的第一个庭院由拉美西斯二世修建。庭院入口处原有两尊坐像、四尊立像及两根方尖碑,但如今仅存两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碑。另一根方尖碑于1836年被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现矗立于巴黎协和广场。庭院内遗迹尚未完全发掘,遍布废墟,可见历史沉淀。此处曾建有罗马时期教堂及阿拉伯时期清真寺,清真寺建于古埃及神庙遗址之上5米处,显示神庙早已掩埋于地下。
卢克索神庙是新王国时期奥皮特节和法老登基典礼的中心。每位法老登基时金赢中心,都会在此举行盛大仪式,以完成法老与神灵结合的神圣仪
发布于:天津市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