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季,为了表彰那些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将领们,我军举行了历史上首次的大规模授衔仪式。这次授衔活动中,共有一千多名开国将帅获得了军衔,段苏权便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虽然当时的授衔标准相当明确龙辉配资,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段苏权的军衔授得偏低,关于这一点的讨论在网上屡见不鲜,文章内容往往大同小异。
那么,段苏权的军衔到底是否被授得过低呢?从以下两点来看,我们可以一窥究竟。首先,支持段苏权军衔被低授的主要观点通常有两点:一是段苏权在红军时期曾担任过师政委;二是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四野纵队司令。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点。段苏权在红军时期确实担任过师政委,如果他当时负责的是红军的主力师,那么1955年授予他少将军衔就确实显得有些低了。
然而,段苏权担任政委的那个师并不是红军的主力师。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外线作战失败,准备从贵州撤回湘西。当时段苏权的职务是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为了阻挡贵州军阀王家烈的追兵,红二六军团匆忙成立了一个名为黔东独立师的单位,王光泽担任师长,段苏权担任师政委,整个师的总兵力不过800余人,只有400多支枪。由此可见,黔东独立师实际上只是一个番号,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迷惑敌人。就兵力而言,这个师的规模接近一个加强营,因此龙辉配资段苏权作为该师政委,无法与红军主力师的政委相提并论。红军时期,类似情况屡见不鲜,许多部队为了扩大影响力,成立了不少独立师和游击师。这些单位的兵力往往远低于主力部队。比如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曾成立过许多游击师,这些师的兵力可能仅相当于一个连。
展开剩余61%因此,尽管段苏权在红军时期担任的是师级干部,但他所领导的部队与真正的主力师相差甚远。这也解释了1952年定级时的情况。段苏权所任政委的黔东独立师只有800余人,且在敌人的围攻下,仅存在了一个月便解体了。段苏权右脚受了重伤,在乡亲家中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跋涉试图归队,然而当时的红二六军团已经开始了长征,段苏权再也无法联系上部队。脚伤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最终他只得返回家乡继续养伤。
经过三年的休养,抗日战争爆发,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段苏权通过报纸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借了34个大洋,乘火车赶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老领导任弼时。随后他来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由此可见,段苏权担任的黔东独立师实际上与主力部队的差距很大,再加上他脱队三年,这些因素都使得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不显得过低。
再来看第二点,段苏权在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担任过四野第八纵队的司令,但在锦州战役中也犯了一些错误,受到批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及时攻占锦州机场。虽然刘亚楼指挥下的命令也有瑕疵,但第八纵队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导致敌军通过空运补充了锦州守军的兵力,段苏权因此受到了批评。第二个错误则是丢失小紫荆山阵地后未能及时上报。当时第八纵队因疏忽大意,已经攻占的小紫荆山阵地被敌军夜袭夺回。第八纵队领导决定在夺回阵地后再报告,但敌军在宣传时大肆渲染这件事。东总得知后对这次瞒报事件表示愤怒,因此段苏权又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尽管在随后的辽西会战中,第八纵队表现出色,但战后段苏权被降职为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四野第八纵队的司令员一职由黄永胜接替。段苏权从担任第八纵队司令到被降职,历时仅8个月。半年后,他才恢复了原来的级别,出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综合来看,段苏权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虽然有失误,但其贡献依然不可忽视。从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履历来看,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也是合情合理的。
总体而言,段苏权的军衔并没有被授得过低龙辉配资,考虑到他所担任的职务、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背景,授予少将军衔是恰当的。
发布于:天津市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